返回列表 发帖

巴中之行,我的助学手记--碎心玻璃

原帖地址:http://www.sqslove.cn/bbs/viewth ... &extra=page%3D1

    让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让阳光照耀每一片土地。

偶喜欢幻想,希望有一天能浪迹天涯!

一、巴中印象
   
    经过一路风尘,我们于7月30日凌晨3点半达到了四川巴中市。

    巴中是一个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与陕西省接壤。巴中地区都是连绵不绝的大山,地理位置险恶,因此从成都到巴中没有直达的高速和火车,汽车在山路上得行驶10个小时。

    我们于7月29日下午四点在双流机场下机后,直接打的到了成都的北门车站。成都到巴中都是卧铺车,我们买的车票的发车时间是5:25,但车子一直到6:15,才缓缓地驶出车站。

    这是我第一次乘坐卧铺大巴,车上有左中右三排铺位,和火车上的硬座一样,提供靠垫和薄被。说实话,此前在我心目中这车等同于民工车,安全系数不高。因此,我内心里还是惴惴不安的。车子驶出成都市区后,上了成南(南充)高速。成都的道路还是相当不错的,宽敞大气,郊区的民居有浓厚的西部特色。这一段路平坦、稳当,车子在高速公路上飞快行驶,此时,我把之前对于安全的顾虑抛之脑后,欣赏起路旁的风景来。

   西部的夜色降临得特别晚,到了八点,才渐渐有了暗意。奔波一天,困意也涌了上来,十一点左右,车子下了高速,驶入了较窄的省道。说是省道,其实只有两车道宽,和腾头到萧镇的那段路一样,不同的是,这道路修建于高山之中,旁边不是悬崖就是峭壁。车子就这样不停地上坡、下坡,左转弯、右转弯,大转弯、小转弯……转得人晕头转向。司机还把车开得飞快,真是替大家捏了一把汗啊。大概十一点,车子在一个叫“蓬安”的小县城停了下来,半夜三更,停车吃饭。我们担心被宰,晚餐是在开车前解决的,因此也没买什么。

    继续上路,还是不停地上坡、下坡,左转弯、右转弯,大转弯、小转弯……我继续昏睡、清醒,再睡、再醒。到了凌晨3时左右,我看到了路旁有“巴中”字样的指示牌,在穿过一条长长的隧道之后,写了“巴中人民欢迎您!”的一条横幅出现在我们眼前,哦,终于到了!终于到了!司机说可以在车上睡到天亮,但是我们考虑到自己旅途劳累,而且浑身汗津津的,于是商量了一下,便下车找宾馆了。巴中最好的三星级的宾馆房价才100元,洗完澡,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我就醒来了。我们的房间在宾馆的15楼,透过窗户,差不多能望到巴中市区的全景。第一感觉:也挺漂亮的啊,就是房子旧了点哦。我叫上秀秀,洗刷完毕后出宾馆找小吃店吃早餐,顺带更直观地认识一下这个城市。这是一个依巴河而建的城市,有着山城特有的地形,房子起伏不定,走几步就是上坡路,走几步就能看到山,几乎没有一条路是笔直而平坦的。只有宾馆门前的江北大道是比较气派的,听当地人介绍,此路是他们前任市委书记策划修建的,此人非常有魄力,现已官至甘肃省委副书记了。





    7月30日早上,巴中的志愿者“毒鱼”就给我们打来电话,说正帮我们联系去通江的车子。毒鱼是巴中工商局的员工,通江人氏,他在重庆读大学大时候就和同学们搞助学活动,也算是位资深的志愿者了。

    毒鱼经过再三打电话,还是没有帮我们联系上车子,于是我们四人在他的带领下到巴中江北车站坐车去了通江。毒鱼非常热心,跑上跑下为我们联系好了一辆奇瑞车,他自己则和另外三位同去通江的人并坐一辆,二辆汽车同时出发,估计两个多小时就能到达。

    车子驶出江北车站,沿车山城特有的公路前行,不久就到一个汽站就汽了。(西部很多城市的汽车用的是天然气,气站也很普遍,就如我们这里的加油站一样,2、3元一立方,比用油便宜多了。)驶出城区,全是盘山公路,山越来越高,路越来越不平,我们的车子一路颠簸,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山区。路是沿着山的,山是望不到头的,偶尔一闪而过的几户人家看起来是那么孤单。通江,陌生的通江,又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偶喜欢幻想,希望有一天能浪迹天涯!

TOP

(二)
    山路一直没有尽头,就在我对一个陌生地方的新奇和期待感即将被磨尽的时候,我们的汽车爬过一段坎坷不平的泥路、翻越过几座大山,藏在大山深处的小县城“通江”终于到达了。

    通江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也是全国有名的木耳之乡,当地有这么一句话:天生雾,雾生霜,霜生露,露生耳。通江的木耳在清朝时就已经是有名的贡品了。这里还是著名的熔洞之乡,因为全县有大大小小的熔洞几百个,大的熔洞走一个单程就得四五个小时。这里更是著名的红军之乡,曾经有5万多年轻人参加了当年的抗日战争,最后回来时只剩下3、4千,相当于是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牺牲了整整一代人啊!因此,温家宝总理曾2次来过这里,说:就为这一点,也得把通江建设好。因此,国家每年拨款几个亿建设通江。

    其实上面所写的这些,我都是通过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了解到的。小伙子是我们浙江老乡,东阳人,他于去年毕业于浙师大,毕业时,因为在网上看到通江这个地方很贫困,所以作为当年的西部大学生志愿者主动来到了这里,在团县委工作。一年后的今天,他做通父母的工作,留了下来。小伙子很年轻,83年的,看起来很腼腆。我们问他:“为什么选择留下?”他说:“我觉得这里也挺不错的,而且,我也说不清楚,一种感觉吧!”一年下来,他已经成为了一个通江通了,在县城通往楼子乡的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上,他一直给我们介绍这个第二故乡,他还教我们说起了四川话……一路上,我们碰到了好多这样热血的西部志愿者,为素不相识的他们而感动!


   
    我们于30日下午2时半到达此行的目的地之一:楼子乡中心小学。学校的孙校长和何老师已经等候我们多时,楼子小学有60多位学生在上学期得到了热心的宁波市民的资助,小学生是每年450元,初中生600元,并且部分费用在上学期已经发到他们手上。因此,我们这次就是受所托进行一下回访,并计划带回更多的贫困生的信息。

    对于我来说,此行的目的并不是说有多崇高地想去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我只是想去看看他们的生活,去直观地认知一下贫困。虽然也去过很多地方,但是旅行社所走的路线的两旁都不是最贫困的,书上和电视上描写的那种贫困还是离我们的想象很远。趁暑假,感受生活吧。低调一点,再低调一点。





    当天下午,我们就开始进行了走访,具体的情况超出我的想象,在那一过程中,我们的内心都是非常沉重的,以至于我都说将来有这样的活动我不会再参加了。这些是后话了。
偶喜欢幻想,希望有一天能浪迹天涯!

TOP

(三)

    说不清楚自己出发之前的那种心态,我要走了,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和朋友解释;我要走了,但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向家人交代。我最终对父母说的是:我去杭州培训了,可能还会玩几天再回来,大概需要十多天。我也有过犹豫,也担心过闲言碎语,因为,我们的行为在一些人看来是多么地不可理解,多么地秀逗啊。但是,我们还是按计划上路了。

    我们到了楼子小学当天下午走访的五个孩子都在学校附近的玉皇坝村,位于国家级的诺水河风景区,往前十公里的景区里有天下第一的大熔洞和亚洲第一的熔洞漂流,因此交通较为便利。第二天,我们将去的是鲁坝村,听说这是一个位于高山上的小村子。在出发之前,孙校长对我们说,上这村的路非常难走,光山路就得爬两个多小时。我们拍拍胸口,看起来毫不畏惧,连声说:“没问题!没问题!我们来这里就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鲁坝村虽说是一个村,但是村民分散居于几座大山上,人口极为分散,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得跋山涉水4、5个小时,因此,该村一共有4所小学,每所学校都有一位代课教师,如果撤并其中一所学校,附近这一拨的孩子就得步行3、4个小时的山路到另一所学校就读,所以这样4所学校分别保留了一二年级,孩子们从三年级开始都到楼子小学住读,一星期回家一次,主要是背下一星期吃饭的米和下饭的咸菜。

    上午8点我们准时出发,孙校长为我们叫来一辆面包车,车子在学校旁边转弯,一阵剧烈的颠簸,我们四个在车内互望一眼,表现出强烈地震惊。这是一条石子铺成的道路,崎岖不平,一旁是洛水河,一旁是悬崖峭壁,因为之前一个晚上刚下过雨,好几处都有山体滑坡的现象,就这样,我们一路抖到了鲁坝村,下车后,我们兵分两路开始走访。我和秀秀一组,在孙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沿着山间小道往上行,经过了一座和课文《飞夺庐定桥》中介绍得差不多的木板铁索桥,桥头有几家商店,里面有小商品、食品、化肥、衣服鞋子,甚至还有布料,我奇怪为什么这么偏僻的地方还有这样的小商店,答案在之后就明了了。

    我们继续沿着崎岖不平的山间小道往上走,风景很好,但我们无心观赏。我们赤脚趟过洛水河,我问孙校长:孩子们上学是不是都走这条路?如果下雨天,或者冬天怎么办?孙校长说:“河上没有桥只能这样过,即使是冬天也是一样的,如果有时连续下雨,水位高了走不过,得绕一条更陡峭的山路走,光一趟就得4、5小时。”过河之后,我们正式上山了,山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才成了路。山路非常狭窄,没有石阶,在我看来,很多地方甚至连路都没有。没走多久,我就大汗淋漓,此时,天公不作美,居然下起雨来了,这样一来,路更泥泞了,好几次我的鞋子陷在泥地里拔不起来,到最后,几乎是手脚并用了。路,真艰难啊!

    在途中,我们不断地问孙校长:“还有多远?”孙校长只有不停地说:“快到了快到了!”虽然说是“快到了”,但我们还是看不到村子的影子。在半山腰,孙校长指着一块水稻田跟我们说:“看,今年天旱,这些水稻都没有收成了。”果然,一片水稻居然没有结一粒稻子!当地的老百姓真的非常勤劳,因为地理环境恶劣,少耕田,但是山上所有能开垦的地都被他们开垦了,用来种上了玉米、向日葵、土豆等农作物,但是因为今年干旱,很多都是没有收成,他们可是靠天吃饭的啊!

    半山腰上,村里的代课老师杨老师拿着几把雨伞来接我们,杨老师40几岁,话不多,老实内向。终于到了山上小村的时候,已经是二个多小时了,我已经爬得几乎没有知觉,只觉得心不停地跳,身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鞋子上全是泥巴,裤子也变黄了。



    杨老师高中毕业,在村小学已经代课20多年,大儿子在巴中师范读书,五年制的大专班,下半年就读三年级了,小儿子在省重点高中通江中学就读高二,这段时间还在学校补课,家里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父亲及60多岁的老岳母,全家的收入就靠杨老师每年5000元的代课工资。(在一年前,杨老师代课工作还只有3500/年。)而杨老师的妻子就在家里种庄稼,照顾老人,基本无收入。杨老师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唯一的电器就是电灯了,但一般不用。听杨老师说,他们家一个月就用2度电,2度电是什么概念?

    杨老师两个儿子一年的学费加生活费大概需要1万多,因此家里现在有3万元的贷款,这样的家庭在四川的山区非常普遍,越到高年级,学费越高,很都家庭都是读书读穷的。我们在之后的几天碰到好几个收到了大学的通知书,有些还是重点大学,却上不起学的情况。读不起书,就这么真实。有些人可能会说:不是有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吗?但是对于一直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农民来说,他们知道繁杂的申请流程吗?



    杨老师还带我们参观了村里的小学。说是小学,其实只有一个教室,一二年级的复式班,共13名学生,其中还有6、7名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得爬一个小时的山路过来。教室有窗户,但是没有玻璃,墙壁、黑板、课桌、凳子……我无语了,大家看下面的图片吧,这么真实地存在的。



这是另外一所学校。







    一路上,我说得最多的是:他们为什么会住在这种地方?

    一路上,我想得最多的是:命运究竟是什么?

    是啊,在命运面前,他们是那样地无可奈何啊!
偶喜欢幻想,希望有一天能浪迹天涯!

TOP

(四)

    那天我们和孙校长爬两个多小时山路主要是去看一位叫何晓慧的小朋友。何晓慧也得到了一位宁波市民的认助,这次也在我们抽查走访的名单里。因为一共认助的目前有6、70个孩子,又分布在一座座高山上,我们不可能一一访遍,因此在出发前的行前会上,组织者就给了我们抽查的学生名单,其中有一部分是资助者要求走访,帮她们带回来一些受助者的具体信息。

    何晓慧就住在杨老师家对面,今年10岁了,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了,是位典型的留守儿童。她在楼子小学读四年级。平时在每星期五下午徒步三个多小时回家,过河、爬山,在星期天下午带着一星期的米和咸菜去学校。爷爷奶奶每星期给她5元零花钱,主要用来在学校打汤(1、2毛一碗)和买文具,何晓慧一般每星期都还能积下1、2元钱,到目前为止,她已经有20多元的积蓄了。




  
    何晓慧的父母今年3月份出去以后,到目前为止没有回家寄过一分钱,她的爷爷奶奶六十多岁了,看起来至少要苍老10岁。他们到了这个年纪,本应过着安逸的晚年生活,但现在却还在为生计忙碌,还得照顾两个孩子。他们的房子四处通着风,屋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眼望去,空荡荡、黑乎乎地一片。因为下雨,房子漏水,只好用大盆子接水,房间里的泥地非常潮湿。我问老奶奶最远去过哪里,她说,最远只是在赶场子的时候去过楼子乡,一辈子都没到过通江县城。他们山里人每家都有那种背篓,下山的时候背些草药之类地出去卖,上山的时候背回来生活用品,上下两不空。他们因为住得高,用水非常困难,基本上得看老天爷,水质更是不用说了。



    上面这个就是山里的老百姓主要的经济作物,我现在还没搞清楚它的学名是什么,只知道它长得像桔子,其实是一种中药,能用来止咳。等他成熟的时候,把它摘下来对半切开,一直晒到它干得只有一元硬币那么大,然后就背下山去卖,一般能卖到二元一斤。像上面这三堆看起来挺多的,但等晒干之后基本上没什么分量了。

    等我们下山的时候,雨停了,但路更滑了。在下山的路上,我和秀秀都摔了好几跤。虽然我们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但也没走过这样的路。难!难!难!苦!苦!苦!



    第二天早上起来以后,我觉得浑身酸痛,尤其是腰部以下,似乎一点劲都用不上,腿上还有大大小小几个淤青,手脚像拉伤了似的,我真想就这么赖在床上不起来了。7:00起床,吃过早饭我们准时出发。第一个要去的孩子叫金丽娟,是个孤儿,今年刚好小学毕业了,她是秀秀的同事资助的,行前,她特地叮嘱秀秀要带她去看看这个孩子,如果可以的话,她想下次把这孩子带到奉化来。

    孙校长说,这孩子所住的村子在半山腰,从学校这边过去得一个多小时。又得爬山,咳!因为有了前一日之行,这次我们已经有了心理准备,那天因为天气比较好,地面也不湿,所以不易打滑。上山仍旧只有一条一尺宽的通道,好点的地方还有几步石阶,有些纯粹就是一条小沟,不过比起前一天来还是好多了。我们也像训练过了似的,走起来轻松了许多。在爬了半个多小时山路之后,前面出现了一条岔路,孙校长让我们走上面一条,怕上上面的一个坡之后,对面有人喊道:“过来啦~~~这里来啦~~~”调子特别长,声音中气十足,跟唱山歌似的。孙校长和她对上了话:“这里是金丽娟家吗?”“过来啦~~~”我们都笑了,终于明白为什么这里的人都能唱山歌了,孙校长说,那是因为他们平时一个山头和另一个山头就是这么喊话的,习惯了。

    我们继续折回,走下面那条小道,金丽娟也到半路迎接我们了。金丽娟的奶奶二十多年前得病去世了,当时才40几岁,下面的四个儿子都还小。金丽娟的爸爸是老二,她的妈妈在她八个月大的时候因为淌河(河上没有桥)而被水冲走淹死了,尸体在7天后才找到;她的爸爸因为生活所迫外出打工,在她6岁那年因病客死福建,因为没钱,连尸体都没收回来,这就是底层人民的生活。



    我们向老人打听附近还有没有比较贫困的家庭,老人说:“没了,没了。”是啊,在他看来,人家都有父有母,那已经是很幸福了。
  
    我们都很幸福了!
偶喜欢幻想,希望有一天能浪迹天涯!

TOP

看了这些 感觉 有点 难过 和 无奈
将来 一定 努力挣 更多的钱  去资助 他们

TOP

我也来自农村,对这些感触最深了

TOP

看完这些,我不禁泪流满面,从心底里感到很难受,也想尽一份自己的心.

TOP

(五)

  我们在楼子乡一共呆了二天半,走访了10多户贫困学生家庭和当地的3所学校。我们记录的镜头是:崎岖的山路、木然的眼神、蹒跚的身影、破烂的房屋……他们住在高山上,出行困难、用水困难、土地困难、生活困难…… 读不起书,是每户家庭的共同难题,尤其是到了中学、大学,学费对于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靠天吃饭的他们来说,更是压在身上的一座大山。

    至于当地的学校,因为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建设,我们所到的3所村小学全部都是危房,很多都是泥木结构,连窗户、电灯都没有,课桌、凳子残缺不全,更谈不上实验室、图书室、电脑室等专用教室了,有些甚至连孩子的活动场地都没有。一些电视上、报纸上才能看到的画面就这样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



     8月2日上午,我们从楼子回到通江县城,要去另外一个地方:空山乡。前方的联系工作组织者已全部完成,我们的任务是去实地走访,核实贫困生资料。



  这就是空山乡,山上的风景非常美,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里的贫困乡。他是一个海拔1200米的大山上的一个盆地,至今不通公路。从通江到空山乡需要5个多小时的车程,因为路况差,一般的车是开不上去的。县里的工商局专门为我们安排了一辆越野车,一位张所长亲自开车送我们上去。5个小时的车程中有一个多小时都是水泥盘山路,虽然我们有心理准备,但接下来那一段路况之差还是让我们震惊。道路窄,碎石多,坡道多,山体滑波多,即使我们乘坐的是越野车,也基本上是“抖”上山的。要是有车辆交汇,一辆车先得找一个比较宽的地方远远地停下,另一辆车几乎是紧紧地擦过。有些道路两旁落差2、300米,张所长到一个地方就会指给我们看:“喏,这里在二年前曾发生过坠车事故,死了二人,这里……”听得我们更不敢往外看了。一路上,我看到很多当地人背着背篓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路上走着,他们可能是刚从前面镇子上赶场子回来的,他们走了多久?他们还得走多久?

    空山乡没有一条完整的水泥路,因为地势高,所以不产水稻,当地人主要种土豆、玉米和向日葵。那里的老百姓主食就是土豆和玉米,条件稍微好点的,可以买米吃,最差的大米,在那里要1元2一斤。因为运输成本高,别的地方卖1元钱一块的水泥砖,那里得卖到1元5,因为不通公路,运输成本转嫁到了老百姓身上。在抗战时期,李先念主席曾在这里打过著名的空山战役,他死后又把骨灰洒在了这里。去年,他的女婿捐资建造了空山中心校,校舍比较新,是全乡最漂亮的房子,但其实也就这么一个外壳而已。

    在空山乡的两天时间里,我们分两组走访了20个家庭,同样类似的贫困,同样木然的眼神,同样破烂的房屋,同样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至少苍老10岁的面容,同样穿着看不出颜色甚至不分季节的衣服……





  照片上的这位小姑娘叫毛扶贫,今年11岁,读四年级。她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抛弃,养父是位残疾人,45岁,眼盲,靠放羊为生,她的名字是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为她起的。下面的这两位是她的爷爷奶奶,70多岁了,家里无其他收入,全年吃土豆,从家里到学校得走近一个小时山路。一个45岁的盲人是如何放羊的,我们不得而知了。



  上面的这户家庭有二个孩子,父母亲才30几岁,父亲在6年前因为摔了一跤,导致双腿瘫痪,医药费花了3万多,现在偶能站立但无劳动能力,母亲在家种庄稼,无其他经济收入。听说我们要给他们拍照片,特地打扮了一下。



   …… ……
偶喜欢幻想,希望有一天能浪迹天涯!

TOP

(六)

    经过二天的走访,我们一共从空山乡带回来几十名贫困生的资料,加上楼子乡新带回来的几名,一共有近100名。回到宁波之后我们马上和组织者联系,现在他们已经着手开展了前期工作。我们带回来的是沉重的希望,但愿这些希望都不会落空。

    在出发之前我只是抱着体验生活的心态去的,去了之后,让我见识到了西部孩子的真实生活,我真正理解了“走出大山”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我想,这是人生感悟的一次实践,是精神层面的所得。

    这次西部行的助学手记就写到这儿了,我回来至今内心一直沉重,伴有痛心,他们的希望更是给了我很大的压力。我想我今后可能不会再参加这样的活动了,就做一个后方的志愿者吧。但愿我们给他们带去的希望不会落空。
偶喜欢幻想,希望有一天能浪迹天涯!

TOP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右侧悬浮的QQ在线客服-www.codefan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