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这几天挺忙,所以没有坚持。


      我们对老年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成见:他们胸部下垂、勃起困难,65岁后就不再有性生活。在对75岁以上的人说话时,我们会提高音量,用一些简单的词,就跟对小孩说话一样。但当我们自己70岁时,我们就能理解这种态度会多大地影响我们自己的形象。
                                                                                  --------    大卫·塞尔旺-施莱伯


刚刚在《心理月刊》见到这段话,
那正是我对待老人的样子。
我决定,从今往后,
对老年人,想想愿望、计划、活力,
而不是只想着年龄。




PS: 大卫·塞尔旺-施莱伯博士是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临床教授,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补充医学中心的创始人之一。他在相关领域发表了90多篇科学专著,并曾经在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剑桥大学等重的国际性学术机构讲课。他是“无国界医生”美国董事会的七位创会成员之一,曾经远赴库乐尔德斯坦、危地马拉、印度、塔吉克斯坦和科索沃参与救援工作。他长期为危机地区的难民提供精神治疗和心理危机干预,并为当地培训治疗师。著有《痊愈的本能》。

TOP


               小起义者  

                             维克多·雨果

    产生故事的街垒在大路的交叉处:
    一个十岁的小孩同人们一起被捕,
    他一身污血的血迹和热血的血斑。
    “你是他们同伙?”孩子答:“是同伴。”
    军官说:“那好,你马上就得给枪决,
    等着轮到你!”孩子望着火光明灭,
    眼看同伴们一个个在墙边倒下。
    他问军官:“您能不能让我回次家?
    我得把这表交给我妈妈。”“你想逃跑?”
    “不,我就回来。”“小鬼准是心慌胆小——
    你家在哪里?”“就那儿,靠着水潭。
    少尉先生,我马上回来。”“滚,小坏蛋!”
    孩子转身就跑。真是不高明的花招!
    那些大兵也跟着他们的长官哈哈大笑——
    中弹者的咽气声也同笑声混在一起。
    笑声突然停止,因为孩子奔了回来。
    他脸色煞白,那种气概活像维亚拉*,
    背往墙一靠,冲着他们喊——
    “我来啦!”
                                   --------《风中之心》


(注:维亚拉,法国大革命时反抗保皇党的小英雄。)


第一次看见这首诗时,
我哭了。
自从作了妈妈,
似乎对孩子特别的心疼,
战争!战争!!
为何连无辜的孩子也不愿放过?

PS:  (1) 维克多·雨果,(l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2)1871年 5月28日,巴黎公社的街垒陷落。凡尔赛匪帮对巴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他们甚至逮捕了621名儿童,其中47个13岁的、21个12岁的、4个10岁的、一个7岁的小孩 。在军事法庭的审讯中仅用极短的时间就宣判完毕,然后执行死刑,许多孩子从容就义。这首诗真实而艺术化的反应了这段历史。   

TOP

     周末我们会去雷斯岬国家海岸公园旅行,倾听岸边那些被母亲抛弃的小海豹的哀鸣。过不多久,当饥饿令它们无法忍受的时候,这些小海豹就会鼓足勇气,生平第一次跳入冬天的太平洋。在那儿,凶猛的大白鲨正等待着它们。
                                                                     ----------[英]皮尔斯.莫尔.爱德    《蜂蜜与尘土》



自然界中的弱肉强食,
真让人心惊胆战啊。

TOP

      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我偶尔会漫步穿过金门公园的尤加利树丛,来到大洋滩上散步。巨浪不停地冲击着海岸,为冲浪爱好者提供了一处游玩的场所,而看着他们在海浪上切割出一条条巨大的弧线,然后消失在巨浪之中,也不失为一种宁静的享受。
                                                         --------  [英]皮尔斯·莫尔·爱德   《蜂蜜与尘土》



喜欢在黄昏时,爬上后山顶,
看夕阳西下,暮色如潮水般渐渐上涨,
脚下的村庄,远处的炊烟,
还有眼前随风晃动的松枝,
都套上了淡蓝的薄纱,如梦似幻,
一颗心,仿佛穿越千年,
满是凄清苍凉......

喜欢在黄昏时,漫步于剡溪边上,
周围车来人往,熙熙攘攘,
夜色降临前,是今日最后的喧闹。
看着溪水一点点暗沉,周围渐渐安静,
沁凉的晚风,温柔地回旋在耳旁,
我觉的,我已出世,心如止水,
尘世中的红男绿女,爱嗔痴怨,
只是我眼前,重复的风景......


PS:   皮尔斯·莫尔·爱德,先后毕业于温彻斯特公学、埃克塞特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大学毕业后,他曾做过农场主、船夫、冲浪教练、诗歌教师和面包师。他游历甚广,曾经为《每日电讯》、《泰晤士报文学副刊》、《生态学家》、《旅行家》和《地球岛屿杂志》等多家文学类、旅游类和有关环境保护的出版物撰稿。

TOP

路过先回个贴~晚上回来好好看~最近太忙了~唉~

TOP

哈利走进这家书店,经理急忙迎上前来。
“霍格沃茨的吗?”他出其不意地问道,“是来买新书的吗?”
“是的,”哈利说,“我需要------”
“请让开一点儿。”经理不耐烦地说,把哈利推向一边。他戴上一副很厚的手套,拿起一根很粗的、满是节疤的手杖,走向那装有《妖怪们的妖怪书》的铁笼子。
“等一等,”哈利急忙说,“这本书我已经有了。”
“已经有了吗?”经理的脸上马上露出大为宽慰的神色,“多谢老天了,今天早晨我已经被咬了五次了。”
忽然传来一阵响亮的撕扯声音:两本《妖怪们的妖怪书》抓住了第三本,合力将它撕散。
“住手!住手!”经理嚷道,把那根手杖从铁条之间伸了进去,把这几本书打开。“我再也不储存这些书了,永远不!简直闹得不可开交!我们以前进过两百本《隐形术的隐形书》,我还以为没有什么比它们更糟了------那些书好贵啊,而且我们永远没有......”
                                                                       ----------J.K.罗琳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哈利.波特>是目前欧美最畅销的儿童读物,
有点不好意思的是我也很喜欢,
常常看着看着便自个儿笑了,
有时还偷偷地拿笔东点点、西点点,
幻想着那是一根魔棒,
而自己则是一个学艺不精的女巫,
“叽哩嘟噜,叽哩嘟噜,哇!”
没变出想要的,倒把自己变得灰头土脸,
当然,有时也难免会变出一些意外的惊喜。
哈哈.....
幻想,真让人心情愉快呀!


PS:  英国女作家。本名乔安妮·凯瑟琳·罗琳,1966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她父亲是罗伊斯罗尔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是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罗琳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相貌平平的女孩,非常爱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创作的动力和欲望,从此没有离开过她。她曾当过短时间的教师和秘书。
      24岁那年,罗琳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他一下子闯进了她的生命,使她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虽然当时她的手边没有纸和笔,但她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终于把这个哈利·波特的男孩故事推向了世界。于是,哈利·波特诞生了——一个10 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哈利·波特成为风靡全球的童话人物。
      "哈利波特"带给罗琳巨大的荣誉和财富。她的故事犹如现代版的灰姑娘,在世界各地流传着。
       


据说系列的第七本《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徒》将于7.21推出,不过是英文版,而且要RMB158.00,好贵!我等他的中译本,呵呵。

TOP

助学论坛的一位才女啊`
联系方式:
助学专用 : QQ:4069170   
邮箱:baisebeizi6677@163.com

TOP

剪刀寓意这篇,发现杨JJ是一位会换位思考.比较细心的女人
能有这种敏锐的思维能力,生活中你一定是一位善于调节自己的人
联系方式:QQ:1527608
咨询电话:15168538368
邮箱:greenshen@163.com
手牵手邮箱:sqs_aixin@163.com

TOP

才发现有好几天没看这帖子了,杨JJ能坚持写心得而我却也坚持看帖都没能做到,惭愧啊
联系方式:QQ:1527608
咨询电话:15168538368
邮箱:greenshen@163.com
手牵手邮箱:sqs_aixin@163.com

TOP

天下无书则已,有则必当读;无酒则已,有则必当饮;无名山则已,有则必当游;无花月则已,有则必当赏玩;无才子佳人则已,有则必当爱慕怜惜。
                                                       --------[清]张潮    《幽梦影》


这句话,让我想起李白的诗: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我向来希望能尽情享受生活,
赏花赏月,读史看书,游山玩水,对酒当歌...
多好!!
可惜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
过日子柴米油盐早代替了风花雪月,
要享受生活,恐怕还得忙里偷闲,哈哈

TOP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右侧悬浮的QQ在线客服-www.codefan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