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在等待中充实自己

TOP

有人是曾经沧海,有人是过尽千帆,有人种了柳树却开了桃花,也有人望穿秋水化作了望夫崖。就像这人生,我们在丰富满足的盛筵上停留的时间只有一瞬,而我们用来准备和等待的枯燥日子几乎占去了我们的一生。等待如同昨日的藤蔓,慢慢爬满了我们的青春;又如今日的皱纹,悄然落在了我们的眉心。
                                                                -------------------    程然     -望穿秋水----与玫瑰说等待     《莲花次第开放》                                                                  
                                                                                                                                                                                                                  
                                                                                                                                                                     
等待是痛苦的,
孤独、无聊、枯燥、焦急、惴惴不安。
青春易逝,当岁月把皱纹刻满在我们的脸庞,
我们的心,也就老了。

所以,在等待的过程中,
一定要特意找些事来做,
然后特意装作自己很繁忙,很充实的样子;
边走边等,
也许一转身,便刚好路过,恰巧碰上了,
人生的一场盛筵,一点也不浪费。
这是多大的幸运呀!哈哈...



PS:   程然,笔名兰若与晚虫,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毕业,编剧。曾担任电视导演七年,后专事写作。作品有:电影《天使维拉》、电视连续剧《不共戴天》、《花欲燃》、《冰火焰》、《大敦煌》等。贺岁剧《梦想成真》、《春天来吧》。担任导演的纪录片《12个爸爸妈妈》、《洪灾后的人口反思》等曾获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专题节目一等奖,人口新闻一等奖。

TOP

美文多多,心情快乐!

TOP

常常觉得时间不够,能这样子坚持下来,就已经很好。

TOP

好一个“我已和中国结婚”,好一个“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身躯是用来相爱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而灵魂,是用来歌唱的。”

TOP

一个人,不能了解生命,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 孤独者的心声
联系方式:
助学专用 : QQ:4069170   
邮箱:baisebeizi6677@163.com

TOP

     爱是永恒的能量,在于之人间永恒的隔膜。爱之永恒的激越,由于每一个“我”都是孤独。人不仅被抛弃到这个世界是来的,而且是一个个分开着被抛弃来的。......
       ..............................
      人间总是喧嚣,因而佛陀领导清静。人间总有污浊,所以上帝主张清洁。那是一条路,皈依无处。皈依并不是一个处所,皈依在路上,分割的消息要重新联通,隔离的心魂要重新聚合。这样的路才有天堂。这样的天堂有一个好处,不能争抢,你要去吗?好上路就是。要上路吗?争抢无效,惟以爱的步伐,任何天堂的许诺,只要是许诺就可以一劳永逸的到达,通向那儿的路都有拥挤的贪婪。天堂是一条路,这就好了,永远是爱的步伐。又不会担心会到达无穷的寂莫。上帝想必早就看穿了这一点,所以他把游戏摆弄个没完。佛陀谙熟此道。所以思之无极。谢天谢地,皈依是一种心情,一种行走的姿态。
                                                  ---------------史铁生      文〈皈依是一种心情〉  书《灵魂的事》


人因为孤独,
所以需要爱;
也许,越是博爱的人,
内心越是孤独......
.............
如果,
走向天堂的路,就是天堂;
永远有爱的步伐。
那么,
寻找快乐的过程,就是快乐;
从来不会有终点。

TOP

上个周末,带上儿子去了松兰山。
原本想着,这是一趟轻松悠闲的短途游,
于是,我与先生各捎了一本书,
我选的,就是史铁生的《灵魂的事》。
后来,儿子又一次让我们有了深刻的认识,
有小策的地方,
就没有轻松与悠闲!
《灵魂的事》留到这星期,慢慢啃读...

以前没仔细读过史铁生,
现在发现这个作家,
只能称之为书匠。
大概摆脱不了多一个字,便能多卖几个钱的想法,
有些想法是挺有意思,
但词句的堆砌,实在有点啰嗦。


        那么,灵魂与思想的区别又是什么呢?任何思想都是有限的,既是对着有限的事物而言,又是在有限的范围中有效。而灵魂则指向无限的存在,既是无限的追寻,又终归于无限的神秘,还有无限的相互干涉以及无限构成的可能。因此,思想可以依赖理性。灵魂呢,当然不能是无理性,但他超越着理性,而至感悟、祈祷和信心。思想说到底只是工具,它使我们“知”和“知不知”。灵魂则是归宿,它要求着爱和信任爱。思想与灵魂有其相似之处,比如无形的干涉。但是,当自以为是的 “知”终于走向“知不知”的谦恭与敬畏之时,思想则必服从乃至化入灵魂和灵魂所要求的祈祷。但也有一种可能,因为理性的狂妄,而背离了整体和对爱的信任,当死神必临之时,孤立的音符或段落必因陷入价值的虚无而惶惶不可终日。
                                                                                    ----------史铁生    灵魂的重量    《灵魂的事》

TOP

  陈村有一回对我说:人是一点一点死去的,先是这儿,再是那儿,一步一步终于完成。他说得很平静,我漫不经心地附和,我们都已经活得不那么在意死了。
  这就是说,我正在轻轻地走,灵魂正在离开这个残损不堪的躯壳,一步步告别着这个世界。......
                                                                    ---------- 史铁生     ‘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    《灵魂的事》



原谅我,不肯赞同这句话。
有段时间我一直想关于死亡的事,
不是想寻死,
而是想,如果有一天,
自己与死神不期而遇的话,
该用怎样从容的神态或表情去面对他。

我想,人的死亡,
有身体的死亡和精神的死亡。
身体的死亡,
正如陈村所说:一点一点的死去。
这是自然规律,是谁都无法避免的。
而精神的死亡,
我认为要复杂的多了。
有的人,也许身体机能一切正常,
但他的精神早已死去;
有的人,精神与身体紧紧依附,
一旦身体消失,精神随之湮灭;
还有的人,精神超脱于身体之上,
就算身体消失,精神仍停留在人间,
几年、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

我没有很大的野心,
只希望,灵魂不要太早离开身体,呵呵...

TOP


      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
                                                                                           --------------------史铁生   《我与地坛》



几年前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觉得有点深沉难懂,
想来是因为那时自己年纪轻,阅历少,
以至于不可避免的天真肤浅。
如今,经历过一些事情,
也认真想过关于生死的问题,
于是便多少有些明白了,
一个人的苦难,
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不可辩论事实,
剩下的就是怎样面对的问题了。
...........


PS: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1年到1981年在 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6 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小说记述他在初残后工作于街道小厂时的经历。有人称誉它:“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  

TOP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右侧悬浮的QQ在线客服-www.codefan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