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2011年秋季 四川走访终结报告

本帖最后由 耳朵 于 2012-1-7 15:17 编辑

10月10号到达成都
10月14日广元市
10月15日巴中市
10月16日通江县
10月17日平溪镇,又称诺水河镇,楼子街道,楼子小学
10月17走访
10月23徒步空山乡60KM
10月24日 走小骡马村到后坝村走访
10月25日后坝到空山乡走访发放助学款
10月26日返通江再走诺水河镇
10月27日楼子小学发放助学款
10月28日返通江,结束本次助学走访
实际助学走访12天

      

窥豹一斑,我想用这个词来归纳这次的走访,通江县是川陕红色革命老区,川北的经济发展的一角,这次还算一次半深入的了解吧,达成了这次助学活动既定的目标,思考了很多问题,找到了一些答案,有些还在寻找中。     

回来的时候走访日记记了很多,翻阅时思绪万千,很想写个完整的报告,虽然诺水河镇和空山乡爱心助学联盟已经走访过好几次了,但每个人阅历不同,见识不同,经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自然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角度不同,不以自己的好恶来判断是非,尽量将自己思考的看到的一些问题提出,希望大家不同角度一起探讨总结。     

助学其实本不是一件很响亮光彩的事情,有时候它沉重抽了中国政府的一个大嘴吧,也鞭挞地方政府的狡诈贪婪无能。2011年中国财政收入破10万亿,国富民穷,不想去讨论政治问题,虽然有各种问题,但还是有进步的,比如营养早餐计划有时候难免是基础教育方面的一块进步的遮羞布,很多事情是很无奈的,一蹴而就不太现实,还需要经济和思想的积累才能稳固。所以这个阶段民间助学还是一份很有意义的事情,有着包容,回馈,爱心,关怀,善良的意味,用微薄的力量支撑着部分贫苦家庭的寄托和希望,让那些对现实无奈,心灵冷漠的孩子,在这关助的小火花中感觉到希望与温暖。虽不能让他们做到涌泉相报,终究还是会改变一些东西,毕竟孩子就是未来的希望,有些东西不能太去苛求,关爱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无私的。     

对于助学《金刚经》上有说“若论无相施,功德极难量”。“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大概意思就是捐资助学是践行人之为人的责任、持守慈根善源的一大善举,我们更应该注意管束自己的言行,不得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杜绝伤害贫困学生自尊心的事件发生,这是我们在助学活动中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仅仅是要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要关心他们内心的成长,这次活动中可能是小学阶段的孩子比较多,我一直强调给他们写信,这些孩子大多生活在贫苦中,心理多少有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时引导非常的重要,山区的老师或者家长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我们通过书信或者电话的沟通更能带给他们比有限的物质所提供的帮助要强大的多,也许会让他们改变一生的命运。这个意义才是真正的帮助,比捐个十万八万更有效果,我们志愿者要对这方面要有足够的重视;当然这个也涉及到捐助者和被捐助者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个不是这次总结要讨论的地方,毕竟涉及到一些专业方面的东西。

平溪镇和诺水河镇这两个名字以前是两个名字,现在平溪镇已改称诺水河镇,改名是地方的旅游经济发展需要,目前在通江到平溪和空山的路基已经修好,年初应该可以正式通车。我们去的时候刚好赶上休养路面,80公里的路开了4个多小时颠簸万分,正常情况大概2个小时左右,交通还是比较便利的。


对于这次总结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将我所了解的一些情况和想法表述出来:当前地方经济发展情况(通江县诺水河,空山乡),学校撤并问题,留守空巢问题


    1.当地经济发展情况   

关于通江县周围诺水河镇和空山乡的物价水平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由于物价上涨衣食住行价格与沿海地区相差不大,猪肉同样也要20几元一斤,但人均收入及增长比较低,诺水河镇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普通农业受限于环境无法发展,而建成的诺水河国家自然风景区和天然溶洞观光随着通江公路的改造修建将带来更多的旅游增长,依托旅游业的农家乐的快速发展对当地居民的收入会有明显的提高,木耳种植刚刚兴起,对木材大量的需求,环境又难免被破坏,这就经济发展的矛盾;当地的旅游业,主要还是粗放型的经营为主,缺少沿海地区的深度开发与宣传,品牌知名度意识还是不够强烈。   

而空山乡比诺水河镇要富裕的多,有旅游资源和地理优势,核桃、板栗、土豆种植是主要的经济农作物,缺水还是重要的一个发展制约,当地人均收入比诺水河镇要高很多,空山天盆是空山乡很重要的一个旅游景点。


2.学校撤并问题

农村学校撤并,撤并的本意是“村村办学”的模式教学条件,教师水平,都参差不齐,农村学校校舍修缮、教学质量等方面都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布局调整,有利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城镇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微机室、实验室、图书馆等一应俱全,这些都是小规模学校无法拥有的。   

然而在更广泛的实践层面,在集中规划办学时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上学路途遥远,安全隐患多,如现在的校车事故;陡增家庭经济负担,甚至出现辍学;部分原有的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问题;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现在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着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学校中有不少老师是随着原来的村小撤并过来的,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近些年新来的大学生虽然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了,但是又存在着教学经验严重不足的问题。很多人并不满足学校的待遇以及村镇里寂寞的生活,工作没多久又纷纷离开,在师资结构不合理情况下,学校的很多尝试都进行得相当艰难。空山乡的扬州老师说上学期因为辞职的老师多,差点开不了班。这个也是农村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教育财政靠地方。     

但问题不仅仅止于教育方面,其背后是一个更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一方面,农村学校撤并关涉农村文化传承问题。可以说,一所学校就是一个村庄的文化血脉,担负着传承农村文化的重任。而农村学校撤并,以及由此导致乡村教师逃离乡村,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一个村庄的文化根基被割断。此外,一些地方,在农村学校上学的孩子考上大学,往往被视为一种荣誉,撤并农村学校,就等于要村民放弃这种荣誉。


3.留守问题     

我在空山中学看到一个教室门口写着留守儿童之家,让我认识到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年幼,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年龄1~19之间,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约4000万人,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他们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孩子的天性善良天真,然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翘课、抽烟、喝酒、说脏话等坏习屡见不鲜,孩子们善良的天性渐渐失去原有的纯真。。。。在学校,孩子们也面对着一个小型社会,他们的处事态度一览无余。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     

在当地人眼里,这些孩子是累赘、多余的人,这些孩子是最需要关爱的,但是他们的教育往往停留在了最底线:只要拢住他们就行,等上完初中就可以出门打工了。我没有去深入了解平溪中学,空山中学他们面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回来的时候有些后悔,写这个的时候便想起和他们校长的对话,无非就是沿海的房价,温州的金融动荡讨论而实质的东西却没有触摸到,这个确实很失败,我的思维逻辑也有些问题。   

上网查到前两年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罪犯近八成曾经为留守儿童。虽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很多,但是以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看,还不能一下子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跟父母分离的问题,不少地方做着各种有益的尝试,试图找到一条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道路。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要担起这方面的责任。


我想以上三方面诺水镇和空山乡的现实的条件与现状,也是所有助学点的一个侧面;尤其是打工者的外出,带回来的是对物质苛求的理念,淳朴的东西渐渐丧失。


基本上9年义务教学全国基本都普及上了,理论上解决了学生因为学费书本费上不起学的困扰,我们叫好的同时,物价的上涨带来的生活费支出带来的压力却越发突显。就诺水镇楼子小学来调研,楼子小学有幼儿园到6年级,老师大部分是年轻教师,校长说镇乡学校还是比较重视贫苦儿童,每年有50%的人可以减免学杂费,还有一学期300块的补助,15元的作业本费,学校住宿免费,家长那边说学生每周生活最低40-50元,一个月大概200,一年生活费大概2000元左右,这仅仅是乡里面的支出,如果升到初中,需要到镇里或者县里寄宿,一个月大概400-500左右,一年学杂费在5千左右,如果到高中学杂费等等大概要1万左右,很多家长如果觉得孩子成绩不理想一般初中毕业都送往职业类的学校。

楼子小学的集体食堂是所有学生家长所抱怨的,学生不允许自己带菜进学校,自己蒸饭也不允许,伙食差价格贵,学杂费的一种转嫁吧,关系户经营,只是内地更加有恃无恐。盈利性质的食堂也算是一种中国教育特色吧!


我们走访主要目的是无非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家庭情况。资助的大多数家庭一般面临生活上的困难,父母丧失劳动力或者没有经济来源,记忆最深的是伍凡和朱美成家,伍凡家上山需要爬2,3个小时,一路向上,道路崎岖不说,山上都是山地很难种植农作物,伍凡的父亲瘫痪在轮椅由母亲照顾,很艰难的日子,难得的乐观,我想有这样的父亲儿子会悲观吗?努力的学习便是唯一的出路,而朱美成家在山脚绕过塌方了2个小时才到他们家里,家里只有爷爷奶奶2个人,和所有贫困的农村家庭一样的写照,唯一的是年迈。山里只有玉米与土豆,苦守着山脊无能为力,这样的生活我想很难有人去体会,这就是我们所要资助的人!给他们微弱的帮助,生活有时候真的很艰难很艰难,无力去改变。而这样的人很多,无论西部、东部、中部、南部,很多时候我们也无能为力。

一路走访下来,获得帮助也好,不解也好,鼓励也好,怀疑也好,但和帮助的那些孩子的一个感激眼神这些算什么呢,但是助学有一种感情让你魂牵梦绕;有一种责任让你无法推脱,那,是改变落后的使命;有一种眼神让你过目不忘,那,是孩子们上学的渴望;有一种想法让你不能释怀,那,是我们助学的心愿。

辛苦耳朵,感谢耳朵的此次四川助学完整的走访与工作调查报告。

亲自的走访,与孩子有过深入的交流,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跟孩子心灵的交流、鼓励都很重要。

期待后续耳朵的走访工作。

TOP

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在此次走访报告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诠释
无论是地方经济、学校合并政策、留守儿童等都与公益助学密切相关,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但可以用耳朵的结束语来概括:
公益助学有一种感情让你魂牵梦绕;有一种责任让你无法推脱,那,是改变落后的使命;有一种眼神让你过目不忘,那,是孩子们上学的渴望;有一种想法让你不能释怀,那,是我们助学的心愿。

想想2011年我个人决定回武汉,也是希望自家孩子不要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确实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教育体制的一个附属品

TOP

有照片就更好了。

TOP

TOP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右侧悬浮的QQ在线客服-www.codefan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