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心情偶拾]点滴文摘 暨报到帖 [打印本页]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4-20 15:22     标题: [心情偶拾]点滴文摘 暨报到帖

想学仑号角的天气预报帖,但不敢在标题上妄加“每日”两字,恐怕自己做不到的,呵呵。

     驼队如一片剪影,贴补在沙漠这偌大的画布上,更衬托出它的鲜明、美丽。中国的赶驼人是走在最前面的。最后面是一个警卫坐在高高的驼背上,那铃声伴着这支孤独的队伍渐渐远去,宁静又展开它的翅膀笼罩着大地。无边的思绪载着我在夜空中翱翔。繁星如钻石一样闪着微光。它照耀着我们,也照耀着我们居住的这颗行星。它不屈不挠地向着不知名的目的地漫游,向那片神秘的永恒的宇宙深处飞去。      ------斯文.赫定《亚洲腹地探险八年》


       我那时正坐在家里舒适的藤椅中,喝着最爱的铁观音。冷不防见到这段文字,浑身一个激灵。
       多么美的画面!多么美的境界!
       我猜想自己身子未动,眼神中大概已依稀透露出一种疯狂。
       我并不很热爱沙漠,也没有三毛那种“前世记忆般的乡愁”,
       但我喜爱那广袤无边、空旷宁静的大地;喜爱那亘古不息,深邃幽远的夜空;喜爱那死亡的阴影中透出来的顽强蓬勃的生机;喜爱那流转在风中或神秘、或缠绵、或无奈、或悲壮、或深情、或忧伤的遥远的传说。
       我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在夜空中翱翔”精灵,无所谓爱恨,无所谓忧伤快乐,只是在沙漠中的古老遗迹和远处的驼铃声中,看着别人的故事,徘徊又徘徊,游荡又游荡,然后慢慢接近“那片神秘的永恒的宇宙深处”,
       然后,深深叹息。。。


PS:      斯文.赫定(DrSvenHedin,1865-1952),瑞典探险家,一生专注的事业是中国西域探险,被誉为“西域探险之父”。
  他属于那种为数不多的盖棺而未能论定的杰出人物。作为探险家,他是成功的,冰川的凶险,大漠的恐怖、高原的酷寒、急流的陡壁都没能使他退缩,他那种探索未知地区的强烈愿望和从不向困难、挫折乃至死神妥协的坚强意志无与伦比。发现楼兰古城,填补地图上西藏的大片空白,这两项成绩使他名满天下。但作为政治家,他是失败的,年轻时曾在柏林求学,受业于地理学大师李希霍芬,使得他对德国具有强烈的仰慕之情,在两次大战都站到德国这一边,弄得道德名誉大坏,为人所诋毁。
  花边新闻:据说这个爱沙漠多于爱女人的男人,因一次失恋,不再相信爱情,却成全了自己。40多年探险与考察生涯,使赫定无暇娶妻。他这么宣告:“我已和中国结婚!”

作者: 仑号角    时间: 2007-4-20 15: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海喃泥    时间: 2007-4-21 18:56

支持LZ,此帖每天必读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4-22 00:10

......人是群体性的存在者,他需要与他人交流,在他人的目光中学会思考并成长。但不管我们怎样需要他人,我们都只能自己成长,自己体验成长的快乐和艰辛。我们内心世界的丰满充盈和抵抗苦难的力量都需要我们精神的真正自由,它要求我们与他人、他物拉开一定距离,需要独处,当寂寞袭上心头,我们的心灵才会开口说话。.......                                                                                      --------柳延延       《你要爱你的寂寞 》  

        单身时,常身处在喧嚣热闹的人群中,却会感到一种无边的寂寞。
        于是,把心游离在人群、甚至自己的身体之外,天马行空,神游太虚。
        我想,我的心是自由的。
        结婚后,洗衣做饭,养育幼儿,工作家庭的种种琐事,把时间都排得满满的,
        等夜深人静,站在阳台上仰望满天星辰,
        才发现,寂寞竟是如此美丽!
        只是,一颗心,因为了对爱人孩子的牵挂,
        恐怕此生不会再有完全的自由。
        
柳延延:1945年生,湖南长沙人。1969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对科学、宗教、艺术中的哲学问题有广泛的兴趣。曾发表专著《概率与决定论》,代表性论文有《人是机器?—数字化生存意味着什么》、《科学的“真”与生活的智慧》、《科学在当代的处境》,随笔《爱因斯坦如果在天有灵》等。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4-22 23:53

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身躯是用来相爱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而灵魂,是用来歌唱的。
                                                                                     --------吉普赛人

我对吉普赛人的印象,多来源于书本。
黝黑的皮肤,长长的黑辫子,坚定中透着狂野的眸子,
或热烈地歌舞,或吟唱着占卜,或边歌边舞快乐地流浪,
如此神秘、浪漫、随性的日子,真让人羡慕啊!
生活,应该以快乐为原则,呵呵。。。



小知识
      罗姆人,为起源于印度北部,散居全世界的流浪民族。罗姆人与跟他们有密切关系的辛提人又合称为吉卜赛人或吉普赛人。不过,大多数罗姆人都认为“吉卜赛人”这个名称有歧视意义,所以不使用。欧洲亦有许多国家称罗姆人为茨冈人。罗姆人以其神秘的形象著称,历史上多从事占卜、歌舞等职业。
      吉普赛作为一个天生流浪的民族,内心有着很强的民族性格,他们拒绝其他文化与变化,保守着内心关于流浪的一些浪漫的向往和天生的特质。他们用流浪抒写着一代一代的历史,出生时是起点,死亡时是终点。他们中很多人在唾骂声中生活,过着只有自己民族才能理解的日子。这种特殊的民族气质造就了天性异禀的音乐。吉他,并不是一个人的自弹自唱;Bass,并不是用来演绎南欧阳光的爵士;手风琴,不是倾诉雪原的孤独;歌声不会表达更多的无奈与苦难;你听到的永远是一个整体演奏出来的音乐,不能缺少任何部分,每一个人都在用他们的热情与疯狂抒写着他们的精神,一种属于吉普赛民族的,特别的气质。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4-23 16:54

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援救......
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上满是闪烁的星光。
我总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几米   《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绝望中的惊喜,
大多数时候是需要自己去寻找和发现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
当你幸运地遇见时,
一定要好好爱你的惊喜。


PS:  几米,男,台北市人,原名廖福彬,生于1958年。天蝎座。吃素。已婚。有一个女儿。
      文化大学美术系毕业,在奥美广告公司工作12年后,不想做需要跟别人沟通的工作了,希望能有非常单纯的工作和生活。他发现画插图可以满足自己,画完寄给出版社或报社就可以了,所以他离开了广告公司。
     1995年春天,幾米得知自己患了血癌。接受一整年的治疗之后,他过着几乎是与世隔绝的日子,孤寂地,安静地。一直到1998年,生活中只有画图。
     1998年开始首次的绘本创作,至今已出版24本作品。

   
喜欢几米,他的书我基本上全了,呵呵
作者: 海喃泥    时间: 2007-4-24 04:58

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身躯是用来相爱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而灵魂,是用来歌唱的。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4-24 23:07


      年轻人总是受不了挫折,千好万好,赶不上一个好关系,如果没了这层关系,怎么办?大起大落算是人生的磨练,但真的可以经得起摔吗?青春太短,弹指挥间,到了当爹的年纪了。娘的,半辈子的生命,怎么觉得没真正快乐过呢?
      好累啊,在底层累,在中层累,在高层累,不知道最高层是个啥样,天上的云还在慢悠悠的跟蜗牛赛跑,这一瞬间似乎在年幼的时候经历过,躺在山顶上看着天,今天小伙伴不在,听的是自己心跳的声音,慢慢太阳下山了,妈妈叫我吃饭了,内心空空洞洞,莫名的哀伤。
                                                                               --------echo        我的QQ空间      


以前
小子常说我是天真的女人,
我则说他是幼稚的男人,
然后笑相同血缘的人,多少还是有点共同之处的。
如今
我常怀疑自己是越来越天真了,
而小子,自从出了象牙塔,
似乎一刹那便成熟了。
只是
小子成长过程中的痛,我很心疼,
小子成长过程中的惑,我很焦急,
我但愿小子健康、快乐!工作顺利!

PS:    echo , 男,83年生,2006年毕业于某大学,目前在上海一合资企业打工。
作者: 海喃泥    时间: 2007-4-25 09:30

echo 一个朋友的MSN也是这个名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4-25 15:50

原帖由 海喃泥 于 2007-4-25 09:30 发表
echo 一个朋友的MSN也是这个名


应该不是同一个吧。
俺们家的echo挺嫩的,俺觉得他跟你做朋友可能会有代沟,哈哈~~~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4-25 16:42

人的心是世界上最矛盾的东西,它有时很野,想到处飞,但它最平凡最深邃的需要却是一个憩息地,那就是另一颗心。
                                                              --------周国平     ‘ 婚姻反思录’    《各自的朝圣路》


我的心自少女时代,情窦初开时,
便一直在找另一颗心,并憧憬着,
两颗心在一起,一颗是另一颗的憩息地,
它们相互归属,相互扶持,相亲相爱,
直到生命尽头...
如今,我想我已经找到了吧,呵呵


      PS:  周国平,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自传《岁月与性情》等。
      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98年初读,04年复读,都曾让我泪如雨下。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4-26 21:48

他喜欢我父亲那不事张扬的贪婪,我父亲也喜欢他那朴实无华的贪婪。他们臭味相投;一个可以随时背叛另一个,说不定就在那时,他们已经这样干了。
                                                                                    ---------牙买加·琴凯德   《我母亲的自传 》


觉得这句话挺有意思的,
每个人生来便是贪婪的,或贪钱,或贪权,或贪情,或贪义,
可是,大多数人都会用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掩饰自己的贪婪,
因为,有几个人会喜欢别人的贪婪?

   PS:  牙买加·琴凯德,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安提瓜岛,原名艾莲·波特·理查森,17岁时背井离乡到纽约的富人家当女仆,因缘际会之下开始写作。从1976年开始为《纽约客》撰稿长达20年之久。其主要作品有《在河底》、《我母亲的自传》、《我的弟弟》等。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4-27 22:48

      我躺在夜晚的床上,侧耳聆听屋里屋外的声音,辨别着每一种喧嚣,将真实的与不真实的声音区分开来:那不断划过夜空,又将黑暗如纷繁的丝带一般抛向大地的刺耳尖叫,是蝙蝠还是带有蝙蝠外形的人发出的尖叫?那在如此漆黑的空中振翅的声音,是一只鸟儿还是有着鸟儿外形的人发出的?开门的声音是父亲回来了,他的家人这时大都早已沉浸在睡眠的寂静之中。他的脚步是诡秘而又坚定的,走进院子,上了台阶;他用手打开他房屋的门,将门关上,插上门闩以确保安全,然后走进房屋的另一个房间。每当深夜回家时,他从不吃饭。然后是大海的声音,在夜间,可以听得非常清晰,有时是柔和的瑟瑟声,海浪轻轻拍打着岸上的黑石,有时则如大火之上那深锅里的沸水,带着怒吼。又有时,当夜完全静下来黑下来的时候,我能听见外面某人走向来世时的一声悠长叹息;万物中的这声叹息,搅扰了并不平静的安宁,所有这种不平静的安宁都是真实的:房檐下睡觉的狗,树上的鸡,那树木自己也在走来走去,不是以人们想当然的那种拔了根的方式,仅仅是一种左右移动的方式,好像它们希望能够逃跑。如果我再听,我还能听见那些爬到它们肚子上的家伙发出的声音,那些家伙携带着有毒的长矛,唾液里含着致命的毒素;我能听见那些正在捕食的家伙的声音,那些即将被吞食的小家伙可怜的叫喊,同时伴随着饕餮者一时的满足。                                                                                                                        --------牙买加·琴凯德   《我母亲的自传 》



之所以喜欢这段文字,是因为我喜欢这样的夜晚。
多少次深夜里,我站在阳台上,
或仰望夜空发呆,或闭上眼睛沉思,
或小心翼翼地抽根烟,自省一番,
是的,只有这样的夜晚,
才能放心检视自己内心的澎湃,
不用担心旁人的窥视与被伤害,
也只有这样的夜晚,
才听得见前世今生来世...

[ 本帖最后由 杨沁 于 2007-4-27 22:50 编辑 ]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4-28 16:58

当一个人把个人感情与期愿置于一种更宏大的背景和价值阵营中时,所带来的满足与失落都已不同寻常,想要回复一种平庸而踏实的个人生活状态很难也很痛苦。
                                                                                 --------孟泽         英雄末路半为僧   《苏曼殊诗选》


把个人情感置于一种更宏大的背景和价值阵营中,
这无疑是极大的冒险,
因为阵营越大,内部越不稳定,你便越难以掌控和预计,
你便越有可能因为别人的失误而付出失望的代价。
我向来平庸自私,
所以我把多数个人情感置于自己的小家庭中,
相夫教子,自娱自乐


PS:   孟泽,男,41岁,文学博士,比较文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出版专著、教材、编著8部,发表论文26篇,现任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中国韵文学刊》编委.
作者: 白色杯子    时间: 2007-4-28 17:32

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身躯是用来相爱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而灵魂,是用来歌唱的

喜欢这句言语,流浪,相爱,遗忘,灵魂.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4-29 21:14

我对佛许愿: 愿你们永远快乐!
佛说:不行,只能四天。
我说: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佛愣:两天。
我笑:黑天,白天。
佛惊:一天!
我大笑:生命中的每一天!


刚刚无意中见到这段话,
把它送给每个见到的人,
祝大家快乐。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4-30 23:56

      我相信我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一切,我甚至敢于深入到悲剧的核心,在纯粹的荒谬之中停留,但我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出现奇迹般的变化。人们常常期望一个经历了重大苦难的人生活得与众不同,人们认为他应该比别人有更积极或者更超脱的人生境界。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漩涡。                                                                              --------    周国平    生命中的无奈      《各自的朝圣路》


无论经历了什么样的幸运或苦难,
你仍然只是一个普通人,
有喜悦,有烦恼,有激动,有悲伤...
所以,该保持一颗平凡人的心,
风雨阳光,平静走过。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5-5 21:54

        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清   



这几天都没在家中落下脚,
昨天在去‘横店影视城’的路边,
见到一个叫‘前山’的小村,
便不由想起骆成骧的那句对联,
本来大概是写‘平湖秋月’的,
我一直很喜欢那种意境,
新房子装修时,
原打算弄幅那样的对联挂在我的书房,
可比划来比划去,
十几平方的房子,
一面窗户,一面艺术玻璃,两面书墙,
竟找不到挂对联的地方,也罢。也罢。
看看房外的景色,
对联恐怕得改改,
穿牖而来冬日寒风夏日日,卷帘相见前房窗户后房房。



PS:  骆成骧(1865-1926),字公骊,四川资中人,清光绪乙未科(1895年)状元.曾任翰林院修撰,并为筹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四提调之一. 1906年奉命赴日本考察宪政,1908年回国,先在桂林主持法政学校,后任山西提学使.辛亥革命后返川,被乡人推为四川省参议会议长.主持四川高等学堂,后又任北洋政府国会议员.主办四川国术馆,任四川武术会会长.积极参与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民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为保桑梓平安,拯民于水火,多次出面奔走调停,深得国人敬重.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5-7 01:03

   “你喜欢那首歌?”我曾经问过华子。华子考虑了一下,郑重其事地说,并非特别喜欢,“很早以前跟妈妈学的。”
      “哦。”
      “并不特别喜欢,不过这首歌的曲调很好听,总忍不住唱,可能是这个原因吧。”
      华子有时会这样,对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严肃认真地回答,对于重大问题,则经常若无其事地搪塞过去。何止搪塞,有时甚至不予理会。当她如此认真地回答我的问题时,总会让我有点过意不去。
                                                                                                ---------(日)江国香织      《沉落的黄昏》



心中有许多秘密的人,
才会对很多重大问题,佯装不予理会;
想来,那是一种很好的逃避方式,
不过也或许,是因为自己也搞不清楚,
关于某些问题,到底该如何回答。


PS:    江国香织   1964年出生于东京,是已故随笔家江国滋之女,毕业于目白短期大学国语国文科。曾在出版社工作,后赴美留学。江国香织是日本当代超级畅销女作家,因其清新的文笔与美丽的外表,被誉为日本第一位的美女作家。她的作品贴近现实生活,道出女性特有的纤细感受,文字清淡、易懂,深受20-30岁的女性读者喜爱。江国香织也是获奖无数,风格多样的人气女作家,出版超过30册小说、散文、绘本和翻译作品。不但创作童话、小说、散文和诗,也致力于童话和绘本的翻译介绍。1987年童谣《草之丞的故事》获每日新闻社“小小童话”大奖;1989年小说《409拉朵克里夫》陆续获得法国费米那奖与第一届日本女性文学奖; 1991年《闪闪发亮》获日本紫式部奖;1992年《芳香日日》获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1999年《我的小鸟儿》获路旁之石文学奖等。 其他作品有《神之船》、《冰冷的夜里》、《夏天的光》、《西瓜的味道》、《蔷薇树琵琶树柠檬树》、《薄暮河畔的石榴》、《冷静与热情之间》和诗集《糖渍紫罗兰》等。 江国香织,以她清新纯洁、柔情似水的感性文字编织出来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另据《中华读书报》所刊“2002年日本作家纳税额前十名”榜单,江国香织名列第七。
11478406671782415711.jpg

图片附件: 11478406671782415711.jpg (2007-5-7 01:03, 11.39 KB) / 下载次数 474
http://www.sqslove.cn/bbs/attachment.php?aid=1631&k=24e06c9d2354107781e599b518af8c55&t=1715970438&sid=6zx96x


作者: 碎莲之梦    时间: 2007-5-7 21:38

一直没有仔细阅读过这篇帖子,粗略浏览了下,是比较宁静的那种语言.
等心安静点了,在来领悟领悟,呵呵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5-8 16:54

我觉得剪刀很漂亮。
你把剪刀张开,就好像有什么可期待的。
你把剪刀合起来,一切就又安静了。
可以对很多事都很期待,又可以马上就安静下来,回到自己的世界。
真像是一个很棒的人啊。
                                      --------蔡康永   《有一天啊,宝宝...》


我以为,
剪刀并不自由,
他的期待,他的安静,
都握在别人手中,
他的锋利,他的驽钝,
都并非出于自愿,
剪刀的生活,是被动的,被掌握的,
这样的人,怎会是很棒的人?


PS:   蔡康永  出生在台北。20世紀末期開始寫書和主持節目。寫的書:《有一天啊,寶寶》《LA流浪記》《那些男孩教我的事》.主持的節目: 《康熙來了》《兩代電力公司》系列,  金馬獎、金鐘獎頒獎典禮,《讀書節目》系列。

作者: linke    时间: 2007-5-8 17:22

昏,啥时候跑来的才女啊。继续哦!

现在都没时间去找书读,却能在你的一个个片段品出诸多感悟,多谢多谢。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5-10 00:25

外婆不仅是一个人,她已经成为一个符号。对于儿童来说,外婆意味着快乐、自由、受宠、美食;对于成年人来说,外婆是善良、慈祥和温馨。




外婆已去世五年,
今日无端端想起,
只觉音容笑貌,仍清晰似昨日。
我从小与奶奶住,
所以总觉得与外婆不亲,
但在我生命的血缘链中,
外婆虽已淡去,
却还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她------是我来时的方向...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5-12 01:41

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
                                                            --------[清]张潮       《幽梦影》



常常觉得,有福无福,只是一种心态。
世间的事,就看你如何看待,
贫也罢,富也罢,知足常乐;
爱也罢,恨也罢,有情便好。


  PS:   张潮:字山来,号心斋,仲子,安徽歙县人,生于清顺治八年(1650年)。张潮是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刻书家,官至翰林院孔目。张潮著作等身,著名的作品包括《幽梦影》、《虞初新志》、《花影词》、《心斋聊复集》、《奚囊寸锦》、《心斋诗集》、《饮中八仙令》、《鹿葱花馆诗钞》等。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5-12 02:06

天下无书则已,有则必当读;无酒则已,有则必当饮;无名山则已,有则必当游;无花月则已,有则必当赏玩;无才子佳人则已,有则必当爱慕怜惜。
                                                       --------[清]张潮    《幽梦影》


这句话,让我想起李白的诗: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我向来希望能尽情享受生活,
赏花赏月,读史看书,游山玩水,对酒当歌...
多好!!
可惜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
过日子柴米油盐早代替了风花雪月,
要享受生活,恐怕还得忙里偷闲,哈哈
作者: 海喃泥    时间: 2007-5-14 18:05

才发现有好几天没看这帖子了,杨JJ能坚持写心得而我却也坚持看帖都没能做到,惭愧啊
作者: 海喃泥    时间: 2007-5-14 18:11

剪刀寓意这篇,发现杨JJ是一位会换位思考.比较细心的女人
能有这种敏锐的思维能力,生活中你一定是一位善于调节自己的人
作者: 白色杯子    时间: 2007-5-14 18:26

助学论坛的一位才女啊`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5-14 23:52

哈利走进这家书店,经理急忙迎上前来。
“霍格沃茨的吗?”他出其不意地问道,“是来买新书的吗?”
“是的,”哈利说,“我需要------”
“请让开一点儿。”经理不耐烦地说,把哈利推向一边。他戴上一副很厚的手套,拿起一根很粗的、满是节疤的手杖,走向那装有《妖怪们的妖怪书》的铁笼子。
“等一等,”哈利急忙说,“这本书我已经有了。”
“已经有了吗?”经理的脸上马上露出大为宽慰的神色,“多谢老天了,今天早晨我已经被咬了五次了。”
忽然传来一阵响亮的撕扯声音:两本《妖怪们的妖怪书》抓住了第三本,合力将它撕散。
“住手!住手!”经理嚷道,把那根手杖从铁条之间伸了进去,把这几本书打开。“我再也不储存这些书了,永远不!简直闹得不可开交!我们以前进过两百本《隐形术的隐形书》,我还以为没有什么比它们更糟了------那些书好贵啊,而且我们永远没有......”
                                                                       ----------J.K.罗琳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哈利.波特>是目前欧美最畅销的儿童读物,
有点不好意思的是我也很喜欢,
常常看着看着便自个儿笑了,
有时还偷偷地拿笔东点点、西点点,
幻想着那是一根魔棒,
而自己则是一个学艺不精的女巫,
“叽哩嘟噜,叽哩嘟噜,哇!”
没变出想要的,倒把自己变得灰头土脸,
当然,有时也难免会变出一些意外的惊喜。
哈哈.....
幻想,真让人心情愉快呀!


PS:  英国女作家。本名乔安妮·凯瑟琳·罗琳,1966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她父亲是罗伊斯罗尔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是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罗琳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相貌平平的女孩,非常爱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创作的动力和欲望,从此没有离开过她。她曾当过短时间的教师和秘书。
      24岁那年,罗琳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他一下子闯进了她的生命,使她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虽然当时她的手边没有纸和笔,但她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终于把这个哈利·波特的男孩故事推向了世界。于是,哈利·波特诞生了——一个10 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哈利·波特成为风靡全球的童话人物。
      "哈利波特"带给罗琳巨大的荣誉和财富。她的故事犹如现代版的灰姑娘,在世界各地流传着。
       


据说系列的第七本《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徒》将于7.21推出,不过是英文版,而且要RMB158.00,好贵!我等他的中译本,呵呵。
作者: 影子    时间: 2007-5-15 11:38

路过先回个贴~晚上回来好好看~最近太忙了~唉~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5-15 23:58

      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我偶尔会漫步穿过金门公园的尤加利树丛,来到大洋滩上散步。巨浪不停地冲击着海岸,为冲浪爱好者提供了一处游玩的场所,而看着他们在海浪上切割出一条条巨大的弧线,然后消失在巨浪之中,也不失为一种宁静的享受。
                                                         --------  [英]皮尔斯·莫尔·爱德   《蜂蜜与尘土》



喜欢在黄昏时,爬上后山顶,
看夕阳西下,暮色如潮水般渐渐上涨,
脚下的村庄,远处的炊烟,
还有眼前随风晃动的松枝,
都套上了淡蓝的薄纱,如梦似幻,
一颗心,仿佛穿越千年,
满是凄清苍凉......

喜欢在黄昏时,漫步于剡溪边上,
周围车来人往,熙熙攘攘,
夜色降临前,是今日最后的喧闹。
看着溪水一点点暗沉,周围渐渐安静,
沁凉的晚风,温柔地回旋在耳旁,
我觉的,我已出世,心如止水,
尘世中的红男绿女,爱嗔痴怨,
只是我眼前,重复的风景......


PS:   皮尔斯·莫尔·爱德,先后毕业于温彻斯特公学、埃克塞特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大学毕业后,他曾做过农场主、船夫、冲浪教练、诗歌教师和面包师。他游历甚广,曾经为《每日电讯》、《泰晤士报文学副刊》、《生态学家》、《旅行家》和《地球岛屿杂志》等多家文学类、旅游类和有关环境保护的出版物撰稿。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5-17 23:16

     周末我们会去雷斯岬国家海岸公园旅行,倾听岸边那些被母亲抛弃的小海豹的哀鸣。过不多久,当饥饿令它们无法忍受的时候,这些小海豹就会鼓足勇气,生平第一次跳入冬天的太平洋。在那儿,凶猛的大白鲨正等待着它们。
                                                                     ----------[英]皮尔斯.莫尔.爱德    《蜂蜜与尘土》



自然界中的弱肉强食,
真让人心惊胆战啊。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5-17 23:31


               小起义者  

                             维克多·雨果

    产生故事的街垒在大路的交叉处:
    一个十岁的小孩同人们一起被捕,
    他一身污血的血迹和热血的血斑。
    “你是他们同伙?”孩子答:“是同伴。”
    军官说:“那好,你马上就得给枪决,
    等着轮到你!”孩子望着火光明灭,
    眼看同伴们一个个在墙边倒下。
    他问军官:“您能不能让我回次家?
    我得把这表交给我妈妈。”“你想逃跑?”
    “不,我就回来。”“小鬼准是心慌胆小——
    你家在哪里?”“就那儿,靠着水潭。
    少尉先生,我马上回来。”“滚,小坏蛋!”
    孩子转身就跑。真是不高明的花招!
    那些大兵也跟着他们的长官哈哈大笑——
    中弹者的咽气声也同笑声混在一起。
    笑声突然停止,因为孩子奔了回来。
    他脸色煞白,那种气概活像维亚拉*,
    背往墙一靠,冲着他们喊——
    “我来啦!”
                                   --------《风中之心》


(注:维亚拉,法国大革命时反抗保皇党的小英雄。)


第一次看见这首诗时,
我哭了。
自从作了妈妈,
似乎对孩子特别的心疼,
战争!战争!!
为何连无辜的孩子也不愿放过?

PS:  (1) 维克多·雨果,(l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2)1871年 5月28日,巴黎公社的街垒陷落。凡尔赛匪帮对巴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他们甚至逮捕了621名儿童,其中47个13岁的、21个12岁的、4个10岁的、一个7岁的小孩 。在军事法庭的审讯中仅用极短的时间就宣判完毕,然后执行死刑,许多孩子从容就义。这首诗真实而艺术化的反应了这段历史。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5-22 23:38

这几天挺忙,所以没有坚持。


      我们对老年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成见:他们胸部下垂、勃起困难,65岁后就不再有性生活。在对75岁以上的人说话时,我们会提高音量,用一些简单的词,就跟对小孩说话一样。但当我们自己70岁时,我们就能理解这种态度会多大地影响我们自己的形象。
                                                                                  --------    大卫·塞尔旺-施莱伯


刚刚在《心理月刊》见到这段话,
那正是我对待老人的样子。
我决定,从今往后,
对老年人,想想愿望、计划、活力,
而不是只想着年龄。




PS: 大卫·塞尔旺-施莱伯博士是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临床教授,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补充医学中心的创始人之一。他在相关领域发表了90多篇科学专著,并曾经在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剑桥大学等重的国际性学术机构讲课。他是“无国界医生”美国董事会的七位创会成员之一,曾经远赴库乐尔德斯坦、危地马拉、印度、塔吉克斯坦和科索沃参与救援工作。他长期为危机地区的难民提供精神治疗和心理危机干预,并为当地培训治疗师。著有《痊愈的本能》。
作者: 海喃泥    时间: 2007-5-23 16:55

我决定,从今往后,
对老年人,想想愿望、计划、活力,
作者: 森林的故事    时间: 2007-5-23 21:48

人的心是世界上最矛盾的东西,它有时很野,想到处飞,但它最平凡最深邃的需要却是一个憩息地,那就是另一颗心。
作者: 森林的故事    时间: 2007-5-23 22:01

喜欢看这样的文字,每段都很精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5-24 15:32

      河岸低洼地的草叶向着河水微微倾伏,在湿润的风中摇摆,他们依旧生长于种子落地生根处,但过不多久便会死掉,照样归于尘土。安之若素的光灿灿的卵石、叶片和杂草,以及偶尔随水漂荡、命运已定的原木和树干......
                                                                                      --------[美]亨利·戴维·梭罗     《河上一周》
                                                                                                       (A Week on the Concord and Merrimac Rivers)


本来我觉得,
人其实和植物是一样的,
有的人生长于种子落地生根处,发芽,长大,衰老,死亡,
最后归于尘土。
有的人在因缘际会下开始流浪,迁徙,成长,死亡,
最后也归于尘土。
但是,
当我有一次看见植物庞大的根系后,
忽然觉得,
很多人其时还不如植物,
那样的顽强柔韧,那样的不屈不挠,那样的无所顾忌!


PS: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的作者。
      梭罗出生于马萨诸赛州的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梭罗除了被一些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外,还是一位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有影响的哲学家,他的著名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影响了托尔斯泰和圣雄甘地。
      1845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Concord)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他于1847年9月6日离开瓦尔登湖,重新和住在康科德城的他的朋友兼导师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一家生活在一起。出版于1854年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虽毕业于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但他没有选择经商发财或者从政成为明星,而是平静地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非常简朴、原始的生活。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5-28 17:08

      当他通过海关,进人尼斯机场的大厅之后,熟悉的法国气味扑面而来,那是一种他经常试着想分析的味道。浓浓的黑咖啡味,加上部分烟草味,混着少许的柴油味,还有一股古龙水味和新出炉的奶油糕饼的金色香味——就如法国国旗一样性格鲜明。
                                                               ----------   彼得·梅尔   《追踪塞尚》


对于很多味道的印象,
都是与当时的情景有关的,
如果让人愉快,
不免会加入感情,
那以后这味道便终身难忘了,
对于我,
最爱的便是春末雨后山间的味道,
有泥土的清新,
不知名的花香,
香樟树的奇特气味,
因为这味道让我永远记得,
年少时的顽劣,和家人的宠溺......


ps:  彼得・梅尔  英籍知名作家,曾任国际大广告公司的高级主管。在纽约麦迪逊大街的广告业打拼了15年之后,于1975年开始专职写作。
  主要作品有旅游散文《普罗旺斯的一年》、《永远的普罗旺斯》、《重返普罗旺斯》,小说《茴香酒店》和《追踪塞尚》,时节尚读物《品位》和美食散文集《吃懂法兰西》等。
  《一只狗的生活意见》是他第一部关于狗儿仔仔的作品。
  目前他和妻子及两只爱犬隐居于法国的普罗旺斯地区。

        刚刚发现《一只狗的生活意见》原来也是彼得・梅尔,很多年以前看过的。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5-31 00:46

      .......
      先前他们交谈时,史宾克离开了现场,现在又端着主菜出现了,只见一只焦黑的考鸡尸体,躺在一堆烤土豆和孢子甘蓝之间。在拇指上试了试刀刃后,他把骨雕柄的切肉刀叉递给兰普瑞。
      “没什么东西比的上土鸡,”兰普瑞说着,站起来切下第一刀。他用切肉刀奋力一刺,变黑了的鸡皮盔甲成功地抵抗了入侵,整只鸡滑下盘子,冲过半个桌面,甘蓝和马铃薯洒了一路。兰普瑞惊慌失措地追在它后面。“老天爷,这东西还活着!史宾克!”
      “也许第一刀下得太急了点,大人。”史宾克用餐巾把鸡放回盘子上,“我能否建议,叉子不要扎得那么猛,然后刀子从牛角上方刺进去。”他开始收拾散落的蔬菜,用眼角瞅着兰普瑞。
      “牛角?什么牛角?这是一只该死的鸡。”
      “这是以前的斗牛用语,大人。”
      兰普瑞嘟哝着,成功把鸡刺穿,然后用刀子锯下去。
      史宾克得意地笑了。“就是这样,大人。”
      ......


如果这是英国人的幽默,
真把我笑得够呛。
我以前吃“手撕鸡”时,
常常想,要是用刀叉肯定会文雅很多,
不过现在,
个人认为,
吃全鸡,最好的工具还是用手!
哈哈哈...


PS:    彼得・梅尔       英籍知名作家

bidemeier.jpg

[ 本帖最后由 杨沁 于 2007-5-31 00:47 编辑 ]

图片附件: bidemeier.jpg (2007-5-31 00:46, 16.41 KB) / 下载次数 527
http://www.sqslove.cn/bbs/attachment.php?aid=2047&k=09d8ed4d2aaf9e3ee881cb05849e9e04&t=1715970438&sid=6zx96x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6-1 23:06

                   我在世上只懂一点真髓;
                   不论喝的是什么,都要干杯。
                                       --------[俄]吉皮乌斯·季内伊达·尼古拉耶夫娜   诗《干杯》; 书《风中之心》


喜欢这样不做作的豪爽,
人生在世,
本该如此不做保留,
美酒、苦酒、酸酒、更或鸩酒,
如果你已坦然作了选择,
不如就潇洒一点,干杯!
朋友,干杯!!

PS:  吉皮乌斯(З .Н .Гиппиус,1869—1945)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具个性、最富宗教感的女诗人之一,出身官僚,敏感而富有才华,19岁开始发表诗作,她的创作被誉为“有着抒情的现代主义整整十五年的历史”,“仿佛是以浓缩的、有力的语言,借助清晰的、敏感的形象,勾画出了一颗现代心灵的全部体验”。
  其诗作在展示人类在生命的两极之间彷徨、犹豫、挣扎的浮悬状态的同时,也体现出这位女诗人对存在所抱有的“诗意的永恒渴望”,以及在苦难中咀嚼生活的甜蜜、在绝望中寻觅希望的高傲。


我快要喝醉了......呃,向来觉得自己酸腐有余,豪爽不足,做什么事都谨小慎微,自私的本性让我没法不为自己做些保留,就连喝酒,也从来都不是放开的,有点讨厌这样的自己...所以今晚决定了,要好好学习做人的道理,喝酒,就是要不醉不归!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6-3 00:01

       她缓了缓,长叹一口气,说道:
        “青儿呀,不做人,你来人间干什么?”
        是啊,她忍受了二千九百九十九年的苦修,是为了做一个人,而不是做一个人间的妖。二千九百九十九年的苦修,是为了灵肉归一,得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平凡肉身,不再忍受那种非人亦非兽的苦痛和折磨。做人,就是要谨守人这生灵的界限,接受属于“人”的一切命定。
                                                                              --------李锐   《人间》


我苦修三千年后,
终于如愿做了人,
从此,谨守着做人的本分,
辛勤劳作,认真生活,

前程渐渐淡忘,
如今,尝遍了作为人的酸甜苦辣后,
我才知道,
原来做人同样有苦痛和折磨,
最好还是,非人非妖......

PS:    李锐,男,1950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四川自贡。1969年1月到山西吕梁山区插队落户,先后做过六年农民,两年半工人。1977年调入《山西文学》编辑部。先后担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1984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函授部。1988年转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同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8 年12月当选山西作家协会副主席。2003年10月辞去山西作协副主席职务,同时退出中国作家协会,放弃中国作协会员资格。1974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迄今已发表各类作品百余万字。系列小说《厚土》为作者影响较大的作品,曾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十二届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6-6 23:22

《人间》其实是炒冷饭,重述白蛇传,不过写得挺有意思。喜欢。
白蛇青蛇死得悲壮,法海除妖确因无奈,最大的赢家实为人类,将斩杀异类的罪名栽赃于法海,掩盖了自私与贪婪的本性,并把这一切说成是真理与慈悲、情与理的冲突,真是高明呀!

      扪心自问,红尘苦海中,最难解的执迷就是一个“我”字。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世界万象,菩提妙法,也都是因为“有我”才可观可思。对我而言,“有我”“无我”的取舍,“他说”“我说”的抉择,就是我苦海中的迷航,就像母亲八十年前的叹息,那是一柱人间永不熄灭的香火,在我心里烧灼出叫人心痛的袅袅青烟。百般思量,彼岸迢迢,或许,这世间,这人间,能相信的只有生生不息的传说。
                                                                                ----------    李锐   《人间》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6-7 22:52

      生活的乐趣,不过就是让自己停下来,好好地吸一口熏衣草香,尝一块鲜味芝士,或者在成年干邑的陪伴下,像少女一般红着脸醉倒。
                                                                ----------    [英]彼得·梅尔  《追踪塞尚》


一直希望过一种闲散、随性的生活,
晒晒太阳,吃吃零食,听听音乐,看看闲书,
可惜自从有了儿子后,
这样的感觉便从此一去不复返,
于是,
我开始学习抓住一些忙里偷闲的好时光,
犒赏犒赏自己;
同时学习着在忙碌的生活中,
寻找、发现、体会一种新的乐趣。

我以为,
生活的乐趣,
是内心的愉悦体验,
所以不在于外在形式,
而在于自得其乐,其乐无穷。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6-12 00:16


      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
                                                                                           --------------------史铁生   《我与地坛》



几年前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觉得有点深沉难懂,
想来是因为那时自己年纪轻,阅历少,
以至于不可避免的天真肤浅。
如今,经历过一些事情,
也认真想过关于生死的问题,
于是便多少有些明白了,
一个人的苦难,
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不可辩论事实,
剩下的就是怎样面对的问题了。
...........


PS: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1年到1981年在 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6 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小说记述他在初残后工作于街道小厂时的经历。有人称誉它:“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6-12 21:32

  陈村有一回对我说:人是一点一点死去的,先是这儿,再是那儿,一步一步终于完成。他说得很平静,我漫不经心地附和,我们都已经活得不那么在意死了。
  这就是说,我正在轻轻地走,灵魂正在离开这个残损不堪的躯壳,一步步告别着这个世界。......
                                                                    ---------- 史铁生     ‘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    《灵魂的事》



原谅我,不肯赞同这句话。
有段时间我一直想关于死亡的事,
不是想寻死,
而是想,如果有一天,
自己与死神不期而遇的话,
该用怎样从容的神态或表情去面对他。

我想,人的死亡,
有身体的死亡和精神的死亡。
身体的死亡,
正如陈村所说:一点一点的死去。
这是自然规律,是谁都无法避免的。
而精神的死亡,
我认为要复杂的多了。
有的人,也许身体机能一切正常,
但他的精神早已死去;
有的人,精神与身体紧紧依附,
一旦身体消失,精神随之湮灭;
还有的人,精神超脱于身体之上,
就算身体消失,精神仍停留在人间,
几年、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

我没有很大的野心,
只希望,灵魂不要太早离开身体,呵呵...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6-16 00:25

上个周末,带上儿子去了松兰山。
原本想着,这是一趟轻松悠闲的短途游,
于是,我与先生各捎了一本书,
我选的,就是史铁生的《灵魂的事》。
后来,儿子又一次让我们有了深刻的认识,
有小策的地方,
就没有轻松与悠闲!
《灵魂的事》留到这星期,慢慢啃读...

以前没仔细读过史铁生,
现在发现这个作家,
只能称之为书匠。
大概摆脱不了多一个字,便能多卖几个钱的想法,
有些想法是挺有意思,
但词句的堆砌,实在有点啰嗦。


        那么,灵魂与思想的区别又是什么呢?任何思想都是有限的,既是对着有限的事物而言,又是在有限的范围中有效。而灵魂则指向无限的存在,既是无限的追寻,又终归于无限的神秘,还有无限的相互干涉以及无限构成的可能。因此,思想可以依赖理性。灵魂呢,当然不能是无理性,但他超越着理性,而至感悟、祈祷和信心。思想说到底只是工具,它使我们“知”和“知不知”。灵魂则是归宿,它要求着爱和信任爱。思想与灵魂有其相似之处,比如无形的干涉。但是,当自以为是的 “知”终于走向“知不知”的谦恭与敬畏之时,思想则必服从乃至化入灵魂和灵魂所要求的祈祷。但也有一种可能,因为理性的狂妄,而背离了整体和对爱的信任,当死神必临之时,孤立的音符或段落必因陷入价值的虚无而惶惶不可终日。
                                                                                    ----------史铁生    灵魂的重量    《灵魂的事》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6-17 00:02

     爱是永恒的能量,在于之人间永恒的隔膜。爱之永恒的激越,由于每一个“我”都是孤独。人不仅被抛弃到这个世界是来的,而且是一个个分开着被抛弃来的。......
       ..............................
      人间总是喧嚣,因而佛陀领导清静。人间总有污浊,所以上帝主张清洁。那是一条路,皈依无处。皈依并不是一个处所,皈依在路上,分割的消息要重新联通,隔离的心魂要重新聚合。这样的路才有天堂。这样的天堂有一个好处,不能争抢,你要去吗?好上路就是。要上路吗?争抢无效,惟以爱的步伐,任何天堂的许诺,只要是许诺就可以一劳永逸的到达,通向那儿的路都有拥挤的贪婪。天堂是一条路,这就好了,永远是爱的步伐。又不会担心会到达无穷的寂莫。上帝想必早就看穿了这一点,所以他把游戏摆弄个没完。佛陀谙熟此道。所以思之无极。谢天谢地,皈依是一种心情,一种行走的姿态。
                                                  ---------------史铁生      文〈皈依是一种心情〉  书《灵魂的事》


人因为孤独,
所以需要爱;
也许,越是博爱的人,
内心越是孤独......
.............
如果,
走向天堂的路,就是天堂;
永远有爱的步伐。
那么,
寻找快乐的过程,就是快乐;
从来不会有终点。

作者: 白色杯子    时间: 2007-6-17 17:26

一个人,不能了解生命,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 孤独者的心声
作者: 那山那水    时间: 2007-6-18 21:50

好一个“我已和中国结婚”,好一个“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身躯是用来相爱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而灵魂,是用来歌唱的。”
作者: 那山那水    时间: 2007-6-18 21:56

常常觉得时间不够,能这样子坚持下来,就已经很好。
作者: 金桂飘香    时间: 2007-6-22 23:04

美文多多,心情快乐!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6-29 06:53

有人是曾经沧海,有人是过尽千帆,有人种了柳树却开了桃花,也有人望穿秋水化作了望夫崖。就像这人生,我们在丰富满足的盛筵上停留的时间只有一瞬,而我们用来准备和等待的枯燥日子几乎占去了我们的一生。等待如同昨日的藤蔓,慢慢爬满了我们的青春;又如今日的皱纹,悄然落在了我们的眉心。
                                                                -------------------    程然     -望穿秋水----与玫瑰说等待     《莲花次第开放》                                                                  
                                                                                                                                                                                                                  
                                                                                                                                                                     
等待是痛苦的,
孤独、无聊、枯燥、焦急、惴惴不安。
青春易逝,当岁月把皱纹刻满在我们的脸庞,
我们的心,也就老了。

所以,在等待的过程中,
一定要特意找些事来做,
然后特意装作自己很繁忙,很充实的样子;
边走边等,
也许一转身,便刚好路过,恰巧碰上了,
人生的一场盛筵,一点也不浪费。
这是多大的幸运呀!哈哈...



PS:   程然,笔名兰若与晚虫,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毕业,编剧。曾担任电视导演七年,后专事写作。作品有:电影《天使维拉》、电视连续剧《不共戴天》、《花欲燃》、《冰火焰》、《大敦煌》等。贺岁剧《梦想成真》、《春天来吧》。担任导演的纪录片《12个爸爸妈妈》、《洪灾后的人口反思》等曾获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专题节目一等奖,人口新闻一等奖。
作者: 晨曦望月    时间: 2007-6-29 14:32

在等待中充实自己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7-9 22:30

我如果看小说,常常是忘却晨昏,必要一鼓作气看到结局而后快,
如果看杂文,那习惯就很不好了,常常是随手拈来一本,颠三倒四翻看一番后再随手一扔,
想看了,再随手拈一本,这样一段时间后,往往书桌上便乱七八糟地堆满了书。
这几天在看陈丹青的《退步集》,好些天过去却只看了薄薄几页,主要原因是比较忙,
另外还有个原因,那就是,对我来说,《退步集》是一本比较难消化的书。

看《退步集》,常让我有掩卷而泣的冲动,
陈丹青这个画画的老'愤青',让我深深意识到,
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被生生割断,
我们这一辈生活在断层后的年轻人,是多么的不幸!
看不见很多应该看见的,学不到很多应当学会的。
把无知当有知,把粗俗当高雅,把流行当时尚。


.........
说来可悲:我们现在的学院教育,没有美术馆,没有东西看,那也不去说他,可是底下青苗一茬茬冒出来,十几岁孩子,正在最珍贵的生命状态,他无知,我们却要考他种种教条,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误导青年,在每个环节上细细误导。
.........
教育体制荒谬,背后是巨大的现实:人口、就业、种种国情……所谓人文艺术只是摆设,应景。不能改变的,不然多少饭碗就砸了。课已经排好了,你几月几号几点在哪个房间教课,量化管理,行政规则,不能违背的,就像过去必须粮油管制一样。你在混饭吃,为了众人的饭碗,你得守规矩。
                                                                --------------------陈丹青     无知与有知      《退步集》



PS: 陈丹青,1953年生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以同等学历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纽约定居,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定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景物系列。业余写作,2000年出版文集《纽约琐记》,2002年出版《陈丹青音乐笔记》,2003年出版杂文集《多余的素材》。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7-14 21:08

      大漠落日,果然名不虚传。西方天际涌上来一大片云,气度非凡地铺展开来,晚霞在它上面涂抹出一种绚烂无比的橘红色。云层下方,恰好露出一轮极其辉煌的落日,犹如律动着的心跳一般,一顿一顿向地平线接近。用长焦镜头拉过来,烽火台在逆光中傍着巨大的太阳,周围就像镶了一圈银边,霎时间一改先前的那种颓废,变得有了几分缥缈,几分神秘。似乎与我们一样,他也有着自己深重的呼吸,有着自己已经与这世界凝为一体的真正永恒的生命。
                                                      ---------------------梁东元    《走过额济纳》        梦中行走------寻找居延古城



自然的美景永远是最美,最让人向往的......
ejina002.jpg





PS:梁东元:山西石楼人。1978年2月入伍。现为总装备部创作室创作员。参与拍摄《居延沧桑》、《天地故事》、《国家往事》等多部大型电视纪录片。著有长篇纪实《天啸》、长篇散文《额济纳笔记》、《走过额济纳》等。

[ 本帖最后由 杨沁 于 2007-7-14 22:06 编辑 ]

图片附件: ejina002.jpg (2007-7-14 21:08, 27.88 KB) / 下载次数 486
http://www.sqslove.cn/bbs/attachment.php?aid=2356&k=6e40acf36e30a71038d77760f884f8c7&t=1715970438&sid=6zx96x


作者: 正午    时间: 2007-7-14 23:03

杨沁真好啊,把这些文坛遗珠捡回来放在论坛上,让论坛充满清新的气息,令人宁静,谢谢啦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7-31 23:42

扔下很久了,继续

      死有个别名,唤作大限。如同一筒罐头,上面虽印着保鲜期,可过了这个期限,原本甘之若饴的美味也会变得腐败不堪。仅仅是这个界限,使美味变得弥足珍贵。所以,要注意到这个期限,这个距离,是为了透过死而珍惜生。
                                                         --------------------程然     生别离       《莲花次第开放》


原来什么东西都是有保质期的,
食品有保质期,爱情有保质期,生命有保质期...
放再多的防腐剂,也抵挡不了这世上最厉害的破坏者------时间
所以,请各位一定要抓紧时间,
好好享用目前所拥有的,
正所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PS:   程然,笔名兰若与晚虫,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毕业,编剧。曾担任电视导演七年,后专事写作。作品有:电影《天使维拉》、电视连续剧《不共戴天》、《花欲燃》、《冰火焰》、《大敦煌》等。贺岁剧《梦想成真》、《春天来吧》。担任导演的纪录片《12个爸爸妈妈》、《洪灾后的人口反思》等曾获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专题节目一等奖,人口新闻一等奖。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8-9 07:09

    他是伟人,她只是平凡女子,他需要被人仰望,于是,她选择被人遗忘。                       
        .........
    人生需要记取与遗忘的东西一样多。他与她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仿佛黑暗的天幕抖落一地的碎钻,镶嵌于她荣枯的岁月,让她一世珍藏。他告别人世后,她是他不经意散落人世的遗物,她低调的人生令很多世人不知道她曾经来过,不知道她曾经如火如荼地与他恋过一场。                                                                                              -------------七月的香水    《低调的爱》

其实有时候爱了,
就不会在乎自己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不会在乎谁负了谁,谁欠了谁,
一切都只是甘愿不甘愿,
甘愿的,就不怕难,
不甘愿,才放声哭喊。


PS:七月的香水http://blog.sina.com.cn/echo756
作者: 白色杯子    时间: 2007-8-9 11:31

其实有时候爱了,
就不会在乎自己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不会在乎谁负了谁,谁欠了谁,
一切都只是甘愿不甘愿,
甘愿的,就不怕难,
不甘愿,才放声哭喊。
作者: jyycyycs    时间: 2007-8-9 18:11

一直对论坛有着误解,以为那是一个趟混水之地,今天才发现,原来也有一片青草芳菲地,记得坚持啊!我有空就要来"检查"的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8-9 22:10

原帖由 jyycyycs 于 2007-8-9 18:11 发表
一直对论坛有着误解,以为那是一个趟混水之地,今天才发现,原来也有一片青草芳菲地,记得坚持啊!我有空就要来"检查"的


姐,欢迎检查!
记得多来逛逛!
作者: jyycyycs    时间: 2007-8-13 21:22

嘿嘿,咋在那偷懒呢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8-14 01:17

原帖由 jyycyycs 于 2007-8-13 21:22 发表
嘿嘿,咋在那偷懒呢


呀呀呀,不是忙嘛,你又不是不知道。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7-8-14 11:16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个真爱的瞬间特写。......
    世上没有偶然的行为。我们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你无法将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分割开来,就像风和微风紧密相连一样。
    ......我们以为这些都是偶然的,但是,这一切的一切,其中自有某种平衡,一个凋谢了,另一个正在成长。出生和入死,皆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
                                       ------米奇·阿尔博姆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据说一只蝴蝶在
巴西轻拍翅膀,
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那么也许你现在轻轻的一句话,
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
会导致另一个人的命运被完全该变。


PS:   米奇·阿尔博姆(1959-),美国著名专栏作家,电台主持,电视评论员,此外还是活跃的慈善活动家。迄今为止,阿尔博姆已出版八部畅销著作,其中     纪实作品《相约星期二》在全美各大图书畅销排行榜上停留四年之久,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三十一种文字,成为近年来图书出版业的奇迹。
     2003年,阿尔博姆六年磨一剑的小说《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就其风格与题材而言,不啻为《相约星期二》的承继与延伸。自问世以来,这部作   品连续占据美国各大图书畅销排行榜前五位,迄今已超过四十周。
     米奇·阿尔博姆目前与妻子简宁居住在美国密歇根州。

作者: jyycyycs    时间: 2007-8-15 01:21


作者: 呵呵    时间: 2008-2-27 18:49

杨JJ,你的文才大家有目共睹哦,期待能有继续噢!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8-2-28 20:47

不好意思,因为忙,拉下太久了
作者: 影子    时间: 2008-5-10 18:52

那就接着继续呗~嘿嘿~

因为儿子的关系,太久没来论坛了~哈哈~
作者: linke    时间: 2008-5-11 12:28

楼主的文字很细腻,细腻得如同猫爪般轻轻挠着你的心.所以不会常来,因为怕被勾起而无法满足.所以选择断断续续的来,来这里大块朵颐.呵呵
作者: 杨沁    时间: 2009-8-17 21:23

太久没来了,惭愧惭愧。。。
作者: linke    时间: 2009-8-17 21:32

来了就好,没事没事!
作者: 李松    时间: 2009-9-6 17:28

谢谢杨沁的分享,这些宁静的文字的确值得静下心来读一读。




欢迎光临 手牵手爱心助学论坛 (http://www.sqslove.cn/bbs/) Powered by Discuz! 7.2